"张老师,今天的作业我们交哪儿?" 教室里此起彼伏的提问声突然变得遥远,李建国扶着讲台的手开始不受控制地震颤。这位有着 30 年教龄的语文老师,曾用粉笔在黑板上书写无数优美的诗篇,此刻却连板书 "春" 字都歪歪扭扭。他以为只是年纪大了累着了,直到妻子发现他说话声音越来越小,曾经和蔼的笑容像是被无形的面具封印,连走路都像踩进泥潭般艰难。
帕金森不只是“手抖”!
颤抖的双手、面具般的表情、突然僵住的脚步,这些看似独立的症状,在昆明康瑞医院神经内科诊室里,被陈鸿耀医生串成了一条令人揪心的诊断链——帕金森病。"很多人以为帕金森就是手抖,其实这只是冰山一角。" 陈医生指着检查报告解释道,"面具脸是因为面部肌肉僵硬,而步态冻结就像双脚被强力胶黏在地面,这些非运动症状带来的痛苦,往往比颤抖更折磨人。"
在接受了个性化的药物治疗与神经调控方案后,李老师的生活逐渐解冻。清晨六点的小区花园里,他重新开始练习陈医生教的 "高抬腿训练法",每一步都像在突破无形的枷锁;通过言语康复训练,他又能清晰地朗诵《赤壁赋》,声音里带着劫后余生的力量。三个月后复诊时,他对着诊室的玻璃窗反复做表情练习,终于露出了患病以来第一个自然的笑容。
康如多学科协作的 "立体治疗网"
昆明康瑞医院在帕金森病诊疗上构建起多学科协作的 "立体治疗网"。陈鸿耀医生带领的专家团队不仅能精准调控药物剂量,还引入了经颅磁刺激、深部脑刺激(DBS)等前沿技术,针对不同阶段患者制定阶梯式治疗方案。医院特设的帕金森康复训练中心,配备虚拟现实步态训练系统,让患者在游戏化场景中重获行走自由。更贴心的是,定期开展的 "帕友互助会",让患者在交流中汲取对抗疾病的勇气,让每一个被帕金森困住的灵魂,都能在这里找到破茧重生的力量。
热点问题:本月帕金森患者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