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帕金森病患者,很难理解帕金森病患者独特的“开关”现象。
在被医生诊断为帕金森病时,李先生当年才36岁,相比以中老年人为主的患病群体来说,他还年轻。从确诊后的那天起,李先生开始积极服药,也由此深刻体会到了“开与关”所带来的恐惧。“‘开’的时候,全身上下都通畅,如同由黑暗进入光明,所有躯体的症状全都消失了,可以运动自如。进入‘关’时则完全相反,走路时好像脚上戴了脚镣铅锤,举步维艰。”
开关现象是什么?有哪些影响?遇到开关现象该怎么办呢?
大家都知道,帕金森病是因大脑中化合物多巴胺的缺少引发的一种神经变性疾病。其实,早期的帕金森病人脑内仍能生成多巴胺,但是数量在减少。药物(如美多巴或息宁中的左旋多巴)补充了这种不足,于是病人脑内便不再自己生成多巴胺,而完全依赖于药物的补充。
什么是开关现象
药物往往是把双刃剑,开关现象是帕金森病患者长期服用左旋多巴类药物后出现的药效波动现象。当药物开始起作用时,病人活动自如,处于“开”状态;当药物失去作用时,病人的活动变得非常困难,甚至如冻僵一般,称为“关”状态。
这种“开关”波动,在多年服用美多巴或息宁的病人中普遍存在,多数在开始服药3-5年以后出现。处于“关”状态时的病人表现很痛苦,尤其是合并有疼痛或痉挛的病人,“关”的时间通常会持续几个小时,发生在下午的比较多,是病人一天当中最痛苦的时候。增加药物剂量或调整用药时间表,可在一定的时间内或某种程度上可改善“开关”症状,但不会有什么根本性或长时期的效果。
往往一天当中,患者的症状在突然缓解(开期)与加重(关期)之间波动,可反复迅速交替出现多次。这种变化速度非常快,且不可预测,如同电源开关一样。临床上形象地称这种生理现象为开关现象。
“开关现象”带来的影响
服药后独特的副反应会对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方式产生深刻影响,并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
一位患病数年的帕金森病患者说,不少中老年患者为了一劳永逸地解决开关现象带来的困扰,整日把自己关在家里,足不出户,每天盯着钟点吃药,一旦被“关”,就静静等待着“开”的到来。
“开关现象”的应对方式
服药观念的转变
长期应用一种疗法或单方单药往往容易引致类似“开关”现象等副反应。因此,患者即使已被确诊,也应定期请专科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医生会根据年龄症状类型和严重程度、功能受损状态,按照“最小剂量,最佳效果,细水长流,不求长效”的用药原则,可减轻这些症状。
建议患者将平日所服用的药物、出现的不良反应,都及时记录下来,方便下次就诊时供专科医生参考,调整药物用药方案。
手术治疗可缓解症状
患者在药物治疗3-5年后,往往效果大不如前,患者如想要继续控制帕金森病症状,提高生活治疗,可以选择手术疗法,即脑起搏器手术治疗。
脑起搏器手术后,大多数病人都可减少药物服用的剂量,因此可以消除或减轻药物所引起的副作用,增加“开”的时间、改善“关”的生活质量、提高日常活动能力,尤其是起立、开步、转身、翻身等中线症状可以通过脑起搏器得到很好的解决。
通过脑起搏器手术和药物治疗结合的方式,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热点问题:本月帕金森患者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