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涎,俗称“流口水”,指在非自主性的状况下,唾液流到口腔外的动作。流口水是帕金森病患者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很多帕友都被“一天擦嘴很多次,尴尬又麻烦”的情况困扰着。你知道吗?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之外,坚持康复锻炼也有助于改善流口水!
今天,我们邀请到了昆明康瑞医院康复科郑琳主任为大家分享改善流涎的康复训练动作。
郑琳主任表示;出现“流口水”问题的帕金森患者,可能会有以下的表现:首先是患者本人察觉并在意这样的状况,通常会封闭自我,减少或拒绝张口行为,照护者及家属可闻及患者口腔内有难闻气味。另一方面,帕友的流涎状态可导致大量唾液流出体外,增加脱水及口腔干燥的机率。
下面,就由昆明康瑞医院郑琳主任来教大家几组应对流口水问题的康复动作。
1,调整姿势
昆明康瑞医院郑琳主任指出;如果患者咽期吞咽功能完好,即气道保护功能好,误吸风险低,只是口腔期问题,即食物处理,搅拌运送费力或困难,可以通过半卧位姿势(类似斜靠)来促使舌头帮助吞咽口水,以减少流涎的状况发生。
2,训练用鼻呼吸
昆明康瑞医院郑琳主任表示;如果患者不会鼻呼吸,而用嘴呼吸,会增加流涎的发生几率,因此训练患者用鼻呼吸非常必要。
以下两个动作可帮助患者用鼻呼吸——
① 用嘴唇含住压舌板或筷子,并集中精神用鼻子呼吸。
② 闭上嘴巴,用鼻子的气息吹动细长的面巾纸条。
3,提升口腔知觉敏感度训练
郑琳主任指出;当口腔敏感度变差时,就会感受不到唾液的累积状况,出现流涎症状,针对口腔进行冰按摩,可提升口腔敏感度,提高吞咽唾液能力,降低流涎机率。同时通过刺激,给予脑皮质和脑干一个警戒性的感知刺激,提高对进食吞咽的注意力,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
① 将电动牙刷手把的部分贴在口腔周围,利用震动来刺激口腔周围的肌肉,以增加口腔感觉,促进吞咽唾液能力。
②寒冷刺激(用冰棒或蘸冰水的软毛牙刷刺激):用冰按摩硬腭(上颚)、舌面及嘴唇,提高口腔感觉,诱发吞咽运动,达到吞咽唾液目的。如引出呕吐反射,则应停止。
专家风采
郑琳是主任医师、副教授,就职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科。郑琳主任拥有四十余年的临床医疗工作经验,这漫长的岁月见证了她对康复事业的执着与奉献。她参与编辑国家康复医学规划教材,为康复医学的发展贡献了宝贵的智慧。
作为云南省康复医学会儿童发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以及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小儿脑瘫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郑琳主任在行业内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她擅长治疗偏瘫、脑瘫、脊髓和周围神经损伤等神经系统伤病后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为众多患者带来了重新拥抱生活的希望。尤其在小儿脑瘫、脑发育不良、智力低下、语言发育迟缓、抽动症和痉挛性疾病(功能障碍)等方面,郑琳主任更是有着丰富的临床康复治疗经验和独到见解。她用精 湛的医术和满满的爱心,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昆明康瑞医院有幸邀请到郑琳主任作为特邀专家,这无疑为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在这里,郑琳主任将继续发挥她的专业优势,以丰富的经验和高度的责任感,为每一位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帮助他们战胜疾病,重拾生活的信心。
热点问题:本月帕金森患者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