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帕金森病的肢体震颤是最直接被观察到的症状,因此中医称之为“颤病”。颤病是指由内伤积损或其他慢性病证,致筋脉失荣失控,头身肢体不自主地摇动,古代亦称“颤振”或“振掉”。那么,从中医角度看,帕金森的病因是什么呢?
昆明康瑞医院中医科的宋军医生介绍说;中医认为,帕金森病的发生与人体的肝肾密切相关。肝肾阴虚是其重要病因之一。随着年龄增长,人体肝肾之精逐渐亏虚,肾水不能滋养肝木,导致肝风内动。就如同树木失去了水源的灌溉,枝叶开始动摇,在人体则表现为肢体震颤、肌肉僵硬等帕金森典型症状。这种内风并非自然界之风邪,而是由于体内阴阳失调所引发的一种病理状态。
气血不足也是关键因素。昆明康瑞医院的宋军医生表示;气具有推动、温煦等作用,血则有濡养之能。当气血不足时,不能充分濡养筋脉,筋脉失于濡润,就会出现肢体拘挛、行动迟缓等情况。例如,长期劳累过度、饮食不节或久病耗伤,都可能导致气血生成不足或损耗过度,进而为帕金森病的发生埋下隐患。
此外,痰瘀阻络在帕金森病的发病过程中也不容忽视。昆明康瑞医院中医科的宋军医生解释说;人体津液代谢失常,凝聚成痰,或血液运行不畅,形成瘀血,痰瘀相互交结,阻滞经络。经络不通,气血不能顺畅运行至肢体末端,使得肢体失去气血的滋养与温煦,从而加重震颤、僵硬等症状,并且导致病情缠绵难愈。
情志因素同样对帕金森病有着重要影响。宋军医生介绍,长期的情绪抑郁、焦虑、恼怒等不良情志刺激,会导致肝气郁结,气郁化火,进一步耗伤肝肾之阴,引动肝风,或者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导致痰浊内生,与瘀血相搏结,结果诱发帕金森病。
宋军医生强调,中医对帕金森病病因的认识是一个整体观念下的综合考量,各个病因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在治疗上,也会依据这些病因,采用滋补肝肾、益气养血、化痰祛瘀、平肝息风等多种方法相结合,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疏通经络气血,从而缓解帕金森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疾病的进展。
热点问题:本月帕金森患者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