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作为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行动能力。昆明康瑞医院何栋源医生提醒大家,有几类药物可能会诱发帕金森病,用药时务必谨慎。
首先,抗精神病药物是诱发帕金森病的 “高危分子”。昆明康瑞医院神经内科的何栋源医生表示;这类药物常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躁狂症等精神疾病,如氯丙嗪、奋乃静等。它们通过阻断大脑中的多巴胺受体来发挥作用,但与此同时,也可能过度抑制多巴胺的功能,导致多巴胺能神经元功能失衡,从而引发类似帕金森病的症状,像震颤、肌肉僵硬、运动迟缓等。
其次,神经内科的何栋源医生介绍说;某些降压药物也需引起关注。利血平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利血平主要通过耗竭神经末梢的儿茶酚胺类递质来降低血压,但在这个过程中,它也会减少多巴胺的储存和释放,破坏多巴胺系统的平衡,进而增加帕金森病的发病风险。长期服用利血平的患者,可能逐渐出现手抖、走路拖沓、表情呆滞等帕金森病样表现。
再者,止吐药物胃复安也被发现与帕金森病的诱发有关。昆明康瑞医院的何栋源医生指出;胃复安能阻断多巴胺受体,调节胃肠道蠕动和呕吐反射。然而,当它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多巴胺受体时,就可能干扰正常的多巴胺信号传递,引发帕金森综合征。特别是在大剂量或长期使用胃复安的情况下,这种风险更为显著。
何栋源医生强调,虽然这些药物可能诱发帕金森病,但并不意味着使用了就一定会发病。药物诱发帕金森病的风险与用药剂量、用药时间以及个体的遗传易感性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医生应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和用药风险,权衡利弊。患者也不能因噎废食,自行停药或换药,而应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规范用药。一旦在用药过程中出现了疑似帕金森病的症状,如震颤、行动不便等,应及时告知医生,以便医生调整治疗方案,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尽早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极大程度地减少药物诱发帕金森病对患者健康的不良影响。
热点问题:本月帕金森患者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