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止性震颤是指肢体在静止状态下出现的不自主震颤。它就像身体里藏着一个微小的 “振荡器”,在肢体放松、静止的时候开始工作。这种震颤通常从一侧上肢远端开始,比如手部,表现为手指像在搓丸子或数钞票一样的动作,有规律地抖动,频率一般在 4 - 6 赫兹。随着病情发展,震颤可能会逐渐蔓延到同侧下肢及对侧肢体。
那么,帕金森患者为什么会出现静止性震颤呢?
对此,昆明康瑞医院神经内科的何栋源医生介绍说;这要从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说起。帕金森病主要是由于脑内某些神经细胞出现了问题。在正常情况下,大脑中有一个叫做黑质的区域,这里的神经细胞能产生一种叫做多巴胺的神经递质。多巴胺就像是大脑里的 “信使”,负责在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息,对调节肌肉的运动起着关键作用。
然而,何栋源医生解释说;帕金森患者的黑质神经细胞发生了变性死亡,导致多巴胺的产生量大幅减少。这就好比是通信网络中的 “信使” 数量不足,使得神经信号的传递出现了紊乱。当肌肉接收到这种紊乱的信号时,就无法准确地执行大脑发出的 “保持静止” 的指令,于是就产生了不自主的震颤。这种震颤在静止时更明显,是因为在静止状态下,大脑原本用于抑制不必要肌肉活动的机制由于多巴胺缺乏而失灵,就像刹车系统出了故障,肌肉的兴奋性失去了正常的控制,从而表现出震颤。
和松原医生强调,静止性震颤是帕金森病的一个重要特征,但不是唯一特征。了解静止性震颤的原理,对于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有着重要意义。如果发现自己或身边的人出现了静止性震颤等异常表现,一定要及时就医,以便尽早诊断和干预,为患者争取更好的治疗效果
热点问题:本月帕金森患者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