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岁的张大爷曾是一名热爱晨练的退休教师,但帕金森病的到来让他的生活彻底改变。手抖、步态不稳、频繁跌倒,甚至简单的吃饭、穿衣都成了难题。药物治疗效果逐渐减弱,他一度陷入绝望。直到在昆明康瑞医院接受了陈鸿耀医生团队的“脑深部电刺激术(DBS)”,他的生活才迎来转机——术后经过系统康复,他重新找回了稳健的步伐,甚至能和老友一起散步下棋。
噩梦般的帕金森生活:跌倒、依赖与尊严的流失
张大爷的病情发展到中期时,药物“蜜月期”结束,症状波动加剧。他描述自己“像被无形的手操控”,走路时突然僵住,转身时失衡摔倒,最严重时一天跌倒三次。生活无法自理,心理压力巨大,甚至拒绝出门见人。这种状态是许多帕金森患者的真实写照——疾病不仅剥夺身体机能,更侵蚀着患者的尊严与社交勇气。
DBS手术的抉择:一场“精密调控”的脑内革命
在昆明康瑞医院,陈鸿耀医生为张大爷详细评估后,建议尝试DBS手术。这种疗法通过植入脑起搏器,用电脉冲精准调控异常神经核团,宛如为大脑装上“调控开关”。陈医生解释:“DBS不是根治帕金森,但能显著改善运动症状,尤其适合药物失效或有严重异动的患者。”经过家属商议,张大爷决定放手一搏。
手术台上的“毫米级”挑战:精准与安全的双重考验
手术当天,陈鸿耀团队借助高精度影像导航和电生理监测,将电极植入大脑靶点区域,误差需控制在毫米以内。陈医生坦言:“DBS成功的关键在于定位精准和术后程控。我们采用个体化靶点计算和术中测试,确保既有效又避免副作用。”3小时的手术后,张大爷的电极被成功植入,术后CT显示位置完美。
开机瞬间的奇迹:从颤抖到握紧的双手
术后一个月,张大爷迎来“开机”时刻。当陈鸿耀医生启动脉冲发生器时,他原本颤抖的双手逐渐平稳,第一次稳稳握住了水杯。妻子当场落泪:“他已经五年没自己端过水了。”随后几个月,通过反复调整参数和康复训练,他的步态、平衡和面部表情都明显改善,药物剂量也减少了一半。
康复之路:不仅是技术,更是人性的关怀
昆明康瑞医院的康复团队为张大爷定制了“运动+心理”综合方案。物理治疗师通过平衡训练、步态矫正帮助他重建运动信心,心理医生则疏导他长期积压的焦虑。张大爷感慨:“这里医生护士从不敷衍,连我走路时先迈哪只脚都反复纠正。”这种全程化管理模式,让许多患者从“能走”到“敢走”。
专家解读:DBS给帕金森患者带来了什么?
陈鸿耀医生指出:“DBS的黄金期是中晚期帕金森患者,但需严格评估适应症。它不仅能改善运动症状,还能减少药物副作用,提高生活质量。”但他也强调,手术只是起点,术后程控和康复同样重要。昆明康瑞医院的优势在于多学科协作——从术前评估、术中导航到术后康复,形成闭环管理,确保患者获得最优疗效。
昆明康瑞医院“精准外科+个体化康复”
昆明康瑞医院帕金森诊疗中心以“精准外科+个体化康复”为核心,拥有西南地区领先的DBS手术团队和程控技术。陈鸿耀医生领衔的专家组年均完成DBS手术超百例,术后患者满意度达95%以上。医院配备全天候程控服务、专业康复大厅及心理支持体系,致力于让每位患者“走得更稳,活得更从容”。
热点问题:本月帕金森患者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