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吃一片药能管半天,现在吃两片也只能勉强撑两小时,手抖得连筷子都拿不稳……”65岁的张叔(化名)患帕金森病8年,近两年药物效果明显下降,身体僵硬加剧,走路常突然“冻住”。他曾以为只能任由病情恶化,直到在昆明康瑞医院接受“脑起搏器+康复体系”治疗。术后半年,他的药量减少40%,步态稳了,甚至能重新写字。张叔的经历并非个例——帕金森病进展到中晚期,单纯药物往往力不从心,而“脑起搏器+康复体系”正为患者打开新希望之门。
为何药效越来越差?帕金森病的治疗困境
帕金森病患者大脑多巴胺神经元持续退化,长期服药易出现“剂末现象”(药效缩短)和“异动症”(不自主扭动)。昆明康瑞医院神经调控中心主任陈鸿耀解释:“药物就像不断透支的‘信用卡’,初期有效,但随着神经元损失加剧,药效必然衰减。”此时若盲目加药,可能加重幻觉、便秘等副作用。更棘手的是,震颤、平衡障碍等症状对药物反应差,患者生活质量断崖式下跌。
脑起搏器:按下异常脑电的“重启键”
“脑起搏器(DBS)并非‘最后选择’,而是药物失效时的关键干预。”陈鸿耀医生指出。该技术通过植入电极精准调控脑内异常电信号,尤其适合药物波动大、震颤严重的患者。昆明康瑞医院采用新一代可充电DBS系统,结合术中CT定位,误差控制在0.3毫米内。“比如张叔的病例,我们刺激了丘脑底核,他的震颤在开机瞬间就减轻了80%。”术后,患者药量通常可减少30%-50%,大幅降低副作用风险。
康复体系:让疗效“1+1>2”的关键
许多患者误以为手术是终点,实则术后康复才是功能恢复的核心。昆明康瑞医院独创“DBS-康复闭环体系”:术前通过步态分析、肌张力评估定制方案;术后2周即启动语音训练、平衡操、手指灵活性锻炼等。“DBS解决了‘电路故障’,而康复训练是‘重新编程’。”陈鸿耀举例,一名教师患者术后经3个月强化训练,从无法握笔到能流畅板书。
患者最关注的三大问题解答
针对患者疑虑,陈鸿耀医生明确回应:
1.手术风险高吗?
“现代DBS采用微创技术,出血感染风险不足1%”;
2.植入后能做MRI吗?
“新型设备兼容1.5T磁共振”;
3.疗效能维持多久?
“规范管理下,多数患者10年内效果稳定”。
陈鸿耀医生特别强调,DBS植入时机很重要:“当药效每天波动超3小时,或出现‘冻结步态’时就该评估。”
昆明康瑞医院帕金森病诊疗体系优势
昆明康瑞医院作为西南帕金森病诊疗中心,以“精准评估-个体化手术-终身康复”为特色:①技术领先:拥有术中电生理监测、机器人辅助DBS植入等设备;②团队资深:陈鸿耀团队累计完成DBS手术超300例,并发症率低于2%;③全程管理:建立患者电子档案,远程调整参数,定期康复随访。“我们不仅要缓解症状,更要帮助患者找回尊严和生活能力。”
热点问题:本月帕金森患者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