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岁的李大爷(化名)患帕金森病8年,最初,药物治疗还能较好地控制症状,可随着病情进展,药效从"一片管4小时"降到"两片管2小时,李大爷的手抖也愈发严重,连端水杯都成问题,走路时身体前倾,步伐小且拖沓,生活质量急剧下降。当医生建议手术时,子女们吵翻了天:"隔壁老王术后手抖得更厉害了!""听说有人做完能跳舞?"面对截然不同的说法,张老师陷入两难......那么,帕金森手术的效果究竟如何?昆明康瑞医院神经内科何栋源医生将为我们深入解读。
帕金森手术方式及适用情况
何栋源医生介绍,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帕金森手术是脑深部电刺激术(DBS),俗称 “脑起搏器” 手术。该手术通过在大脑特定区域植入电极,释放弱电脉冲,调控异常的神经电活动,从而改善帕金森病的症状。并非所有帕金森患者都适合手术治疗,其主要适用于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且经过规范的药物治疗后,出现疗效减退、运动波动和异动症等问题的患者。此外,患者身体状况需良好,无严重的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且具有一定的认知和沟通能力,能够配合术后的治疗和随访。
手术能改善哪些症状
运动症状
帕金森病患者常见的运动症状,如震颤、僵直、运动迟缓等,手术治疗能取得显著效果。何栋源医生指出,以李大爷为例,手术对静止性震颤的改善尤为明显,术后患者手部、头部的震颤大幅减轻,能够顺利完成吃饭、穿衣等日常动作。对于僵直症状,手术可使患者肢体僵硬感显著缓解,关节活动度增加。运动迟缓的问题也能得到改善,患者的起身、翻身、行走速度加快,动作更加流畅。
药物相关并发症
许多帕金森病患者在长期药物治疗过程中,会出现开关现象、剂末现象等药物相关并发症。何栋源医生表示,手术可有效缓解这些并发症。开关现象表现为患者突然从活动自如的 “开期”,转为僵硬、无法活动的 “关期”,手术可减少这种症状的发生频率和持续时间。剂末现象指药物疗效在下次服药前逐渐减退,手术能延长药物有效作用时间,降低患者对药物剂量的依赖。
手术并非一劳永逸
何栋源医生提醒,尽管帕金森手术能显著改善患者症状,但手术并非万能,也不能完全治愈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是一种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随着时间推移,病情仍会缓慢进展。术后,患者仍需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服用抗帕金森病药物,同时配合康复训练,以巩固手术效果,提高生活质量。此外,手术也存在一定风险,如感染、出血、电极移位等,但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些风险已得到有效控制。
手术效果的影响因素
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都会影响手术效果。何栋源医生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在病情相对较轻时接受手术,效果往往更好。年龄较小、身体状况较好的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和恢复能力更强,手术效果也更理想。另外,术后的管理和康复训练同样重要,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随访和康复训练,有助于最大程度发挥手术效果。
治疗帕金森,到昆明康瑞医院
在帕金森病手术治疗方面,昆明康瑞医院具有突出优势。以何栋源医生为核心的医疗团队,在帕金森病的诊断和治疗领域经验丰富,技术精湛。医院拥有先进的手术设备和完善的术前评估体系,能够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精准的评估,确定最佳的手术方案。术中,医生凭借高超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术后,医院为患者提供专业的康复指导和长期随访服务,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最大程度地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帮助帕金森病患者重获生活的希望。
热点问题:本月帕金森患者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