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到他吃饭时,颤抖的手把粥洒得满身都是,我躲在厨房偷偷抹眼泪,觉得天都要塌下来了。” 回忆起老伴确诊帕金森病的最初日子,63 岁的周阿姨眼眶泛红。那时的她每天像陀螺般打转,既要照顾行动不便的老伴,又要面对随时可能发作的症状,身心俱疲。直到她在昆明康瑞医院何栋源医生的指导下,掌握了一系列科学护理技巧,家庭生活才逐渐重回正轨。何栋源医生表示,专业护理不仅能减轻患者痛苦,更能让家庭负担减轻一半以上。
饮食巧搭配:为颤抖的身体 “加油续航”
周阿姨发现,老伴患病后吞咽变得困难,还时常便秘,这让她十分焦虑。何栋源医生指导她,帕金森患者的饮食要遵循 “三高一多” 原则——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多吃流食或半流食。于是,周阿姨将米饭换成南瓜粥、山药糊,把肉块剁碎做成肉糜羹,还会在餐食中加入菠菜、火龙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果蔬。“现在他很少便秘了,吞咽也轻松多了。” 何栋源医生补充道,对于吞咽困难的患者,喂食时要保持坐姿,每次喂食量不宜过多,速度要慢,避免呛咳。
安全防护升级:让 “行走的危险” 无处遁形
帕金森患者因肢体僵硬、平衡感差,极易摔倒。周阿姨在何栋源医生的建议下,对家中进行了全面改造:在卫生间安装扶手,在卧室床边铺设防滑垫,将地板换成防滑材质;为老伴选购带有防滑鞋底的鞋子,衣服也换成宽松、带魔术贴的款式,方便穿脱。“以前他总摔跤,现在即便独自在屋内活动,我也能稍微放心些。” 何栋源医生强调,家庭环境的适老化改造是预防意外的关键,建议家属定期检查家中隐患,及时消除风险。
康复训练有妙招:延缓病情的 “秘密武器”
为了帮助老伴延缓病情发展,周阿姨每天都会陪他进行康复训练。根据何栋源医生的指导,他们从简单的头部左右转动、肩部上下耸动开始,逐步增加难度,进行抬腿、踮脚练习。此外,周阿姨还会带着老伴玩拼图、串珠子,锻炼手部精细动作。“现在他的肢体僵硬缓解了不少,连写字都比之前稳当了。” 何栋源医生指出,规律的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家属应鼓励患者坚持,并根据病情调整训练强度。
心理疏导 “及时雨”:驱散心灵的阴霾
患病后的老伴变得沉默寡言,常常独自发呆,这让周阿姨心疼不已。何栋源医生告诉她,帕金森患者极易出现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家属的陪伴和鼓励至关重要。于是,周阿姨每天都会和老伴聊天,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还会推着他去公园散步,参加社区活动。“看到他脸上重新有了笑容,我觉得一切都值得了。” 何栋源医生建议,家属要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
治帕金森,到昆明康瑞医院
昆明康瑞医院在帕金森病的治疗上有着显著优势。何栋源医生带领的专业团队,采用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结合国际前沿的治疗理念与技术,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医院运用先进的神经调控技术、药物治疗以及特色中医康复疗法,从多个维度改善患者症状,延缓病情发展。同时,医院还提供全程的康复指导和心理支持服务,帮助患者和家属共同应对疾病挑战,让每一位帕金森患者都能在这里重拾生活信心,拥抱希望。
热点问题:本月帕金森患者关注的问题.